生技產業的發展是一間斷就前功盡棄,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細胞株一旦掛點,只有從頭來過,可沒有半點可馬虎的餘地,連國內生產疫苗的胚胎蛋製作都是在民進黨任內,沒有胚胎蛋哪來胚胎蛋疫苗?
這怎能說民進黨政府不照顧國光生技?
難道李明亮沒當過國光生技董事長?
☞內文見2007年5月號的《遠見雜誌》,但文中有點需要更正的,H1N1疫苗是國光生技第一次製造人用疫苗,先前國光生技只是進口人用疫苗加以分裝,並非「製作」人用疫苗。其實更早的保生公司更曾生產人血製造的第一代B型肝炎疫苗在新生兒身上大量接種。
☞製造疫苗是一回事,但生技產業發展不代表可以建立在民眾健康上,更不可草率用政策來進行人體實驗;昔日保生以政策扶植生技產業的方法在民主政治時代是魯莽而冒險的行為。
唐湘龍文章最大的盲點正在於將對「疫苗的質疑」打成「扼殺國光生技」,將防疫視為政治攻防,卻未理解民眾的信任並不能靠媒體控制或官僚體系來維繫。
疫苗的施打或多或少對部份人會有副作用產生,此時便需第一線醫療人員觀察和回報;美國在1976年10月施打豬流感疫苗,結果因重症不良反應不斷發生,終於12月16日終止施打;《紐約時報》評以社論「可恥的失敗」作為回應。
然「失敗」並不等同「可恥」,反而是社會文明的表現,美國共和黨政付並未指責民主黨色彩濃烈的《紐約時報》理盲濫情,而是回頭檢討疫苗的品質是否出了問題,比之靠官僚體系粉飾太平以維持執政者的面子不知文明過多少;衛生署扶植國產疫苗的立意是對的,但不能以生命作賭注!這是醫療的基本守則。
H1N1疫苗主要毀在馬政府的官僚心態,國光畢竟第一回生產人用疫苗,更需小心觀察施打者反應,修正疫苗政策,,但馬政府不但急就章跳過藥證申請程序,更在中小學半強制的行銷,對不良反應個案加以粉飾,民眾心生疑慮又何足為奇?
☞在國光疫苗事件中,不良反應出現的比例確實偏高,特別是血小板減少性紫斑和神經方面的病變尤多(日本);婦產科醫學會更呼籲懷孕頭三個月孕婦暫緩施打,原本這應是由衛生署依基層通報出面來呼籲的,但官僚使衛生署失去原該發揮的功能,婦產科醫學會只好自個跳出來講了,難不成婦產科醫學會能由民進黨指使不成?
更嚴重的是政府威信問題,今天政黨為了挽救選情可以把合作案全抖出來,連何大一、翁啟惠這種等級的學者也被當成成炮灰,以後要想引進新技術,誰敢和台灣合作?
-----------------------------------------以上文章引用自奇摩知識+圖文為原所有人版權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告知站長處理!-------------------------------------------------
美國time時代雜誌訂閱網站:http://www.time.conn.tw/index.php?member=af0000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