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莫內在拜耳島看海的日子裡,對他在繪畫上有何影響?

 克勞德·莫內,1840 年1月14日誕生於巴黎,是香料店老闆之子 ,在家排行第二 。五歲時隨家人遷回哈弗港,搬到海邊的莫內簡直如焦得水 ,成天在海邊戲,他喜歡徜徉在藍天水濱裡,對天空、海水有了莫名的喜愛 。情感綿密 ,觀察細膩的他 , 從小幾乎都在海邊或鄉村生活。莫內曾經說 :「我應該一直住在濱海處或者海上,死後也要埋在救生圈裡。對水的喜愛,在他的一生都是逐水而居 , 後文會有詳細的介紹.

莫內後來告訴朋友,學生時代他在海邊的時間比起上學還多。他熱愛自由,討厭紀律與僵化的形式,學校對他而言簡直像監獄一般痛苦。因此,他常常在作業簿上畫老颤的肖像畫,畫得惟妙惟肖。后來陸續有人求畫,莫内打算將來靠賣畫維生。這樣的念頭當然難以說服家人,不過母親對他十分包容,還支助他生活開銷,莫内也堅持自己的想法。

2.莫內認為"色彩與光,如影隨形",你有甚麼看法?光影對繪畫有何影響

 在西方繪畫形成了追求自然、描摹自然的風尚後,光影作為自然世界最為直觀、感性的重要視覺因素,被理所當然的搬進畫面,用以表現自然世界的真實面貌。從最初的為了獲得體積感到後來的對細膩質感的表現,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幾百年的時間裏,不斷有傑出藝術家推進和創新這一表現手段的運用。在數百年的西方傳統繪畫中,光影手段承載著畫面中的諸多表現任務,透視、物體的結構、體量感等。實際上在畫面中光影效果可以來表現體感、質感、透視等關係,所以人們對光影的研究和實踐就把繪畫推向更新和全因素階段。光影因素具有的畫面表現力,成為歷代畫家樂於專研創新的課題。



3."睡蓮"一系列創作,你觀賞後的心得
(自己斟酌,供你參考,或參���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莫內衷情於繪畫一種植物: 睡蓮。莫內在巴黎近郊Giverny的住處,一花一草,甚至用過的物品,至今都保存完好,而Giverny花園內小小的蓮花池就是催生莫內曠世鉅作的繆思。這位近乎自然生態觀察家的藝術大師同一種主題可畫上二、三十遍,為的是捕捉在不同光線、天氣狀態下的色彩情趣。因此,莫內的睡蓮畫作多達了兩百五十幅,在在呈現蓮花萬種風情。莫內在他Giverny花園內作畫,1908 年他寫道:

『眼前的流水、光影佔有了我、超乎我所能,但我仍想用畫筆表達出我所感受到的。我畫完、毀掉、再畫…我希望這麼地努力、終能有些許呈現…』

莫內漫長的一生,隨著時代的演變,不斷激盪出新的繪畫語彙。他的每一幅畫作都是投注熱情與心血,對於光影、色彩的苦心研究 ,都為後世的藝術家產生深遠的影響,他的色彩創新,被視為前衛藝術的解放運動。莫內以奔放的筆觸、抽象的色塊描繪物體的形象,其目的不僅是完成一幅畫作,更多部份在於探索和解袂觀察與表現的問題。莫內這樣的美學觀,對於後来的野獸派亦有一定的影響。抽象畫的創始人康丁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 ), 從莫內的畫中找到驚人的力量與美麗;美國抽象主義大師帕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就曾經推崇莫內是抽象表现主義的先驅。晚年的莫內,眼疾逐漸吞噬他的外在視覺,然而內在的清明,卻與日俱增,他安靜的居住在吉維尼的花園裡,以睡蓮日本橋作為生命探索的菩提,富有東方和諧的哲思,1926年12月6日莫內逝世於吉維尼花園,一生的藝術化為不朽的傅奇。





-----------------------------------------以上文章引用自奇摩知識+圖文為原所有人版權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告知站長處理!-------------------------------------------------


美國time時代雜誌訂閱網站:http://www.time.conn.tw/index.php?member=af00001713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淳恒 的頭像
    張淳恒

    看time時代雜誌-增進英文

    張淳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